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来源:发表时间:2025-08-05 02:28:34

自然资源部公布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自然资源广东3案例入选_南方+_南方plus

6月8日,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正式发布15个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生态广东省珠海市《引社会资本之水 行系统修复之策——广东省珠海市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案例》、修复广州市《城里有片充满“松弛感”的典型海——广东省广州南沙体育馆南侧蕉门水道北岸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案例》、湛江市《红树林里养鱼蟹:解锁人海和谐新密码——广东省湛江市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案例》等3个案例入选。案例案例

湛江市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案例(图:湛江发布)

自然资源部定期组织评选并发布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本次公布的入选15个典型案例涵盖河口、海湾、自然资源海岛等多种海洋生态单元,部公布年保护涉及红树林、海洋珊瑚礁、生态海草床、修复盐沼等典型生态系统,典型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珠海市以“公益+旅游”为引擎,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的新路径。该模式旨在实现“生态修复走新路、高水平保护出新彩、高效率利用创精品”的协同目标,为类似海岛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生态修复后的珠海三角岛。(图:珠海自然资源 李建束摄)

面对高度城市化的挑战,广州市创新性地将红树林生态功能提升与生态景观带建设有机融合,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城海共生”的海洋生态修复模式,实现生态功能与城市功能双提升,通过开展荒滩硬质场地生态化改造、红树林营造、湿地植物种植等措施,营造红树林约2.5公顷,修复滨海湿地约4公顷,探索出生态功能提升与滨海景观带打造耦合的“城海共生”的生态修复新模式,助力打造人与红树林和谐共生的绿美景观。

蕉门水道北岸修复后航拍图(图: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湛江市在推进退塘还林过程中,统筹兼顾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创新性地探索出红树林种植与生态养殖有机结合的耦合发展模式,即在宜林塘基、堆岛等较高处种植红树林,在养殖塘、潮沟等较低处养殖水产品,形成红树林、水域、裸滩交错的种养耦合布局。该模式实现并提升了红树林生态产品多元价值,为沿海地区落实退塘还林政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范本。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赵少君

编辑 郑少锋

相关栏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