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年度会上通报了2024年度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结果,百千韶关市获评“优秀”等次。程考
2024年以来,核优韶关市大抓县域产业发展,韶关市获纵深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1+6”平台,年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百千实施“十业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工程,程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数和总数均位居全省第一。核优
县域富市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出圈”
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建强县域,年度关键在产业。百千2024年以来,程考韶关市笃定实施“县域富市”战略,核优交出亮眼成绩。
做强产业“硬支撑”,韶关将目光聚焦到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新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的南雄绿色植保产业园、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正是韶关各县(市、区)错位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的“出圈”成果。
通过集约高效建设县域产业转移工业园,重点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1+6”平台,韶关市推动县域经济稳步发展。2024年度,韶关市市级主平台新签约引进项目124个,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6个特色产业园新签约工业项目85个、新投产项目53个。
在农业全产业链布局方面,韶关同样展现出智慧与决心。以“一清单两图两表”为指引,韶关实施兰花、食用菌、茶、竹等“十业千亿”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引导各镇村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种养业,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6个、总数达103个,新增数和总数均位居全省第一。
“中国兰花第一县”翁源不断完善兰花全产业链布局,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兰花类现代农业产业园。
城乡蝶变
镇村颜值品质“两开花”
紧盯城乡风貌这个短板,韶关市吹响了全力推进“美丽城乡攻坚”的号角,走出了城乡颜值和品质双提升的道路,变短板为潜力板。2024年,韶关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6个,培育建设30个典型镇、160个典型村,管控提升4万余栋农房风貌,累计打造美丽庭院1.2万户,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的蝶变,正是韶关提升乡村风貌的一个样板。从“泥潭村”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灵潭村“变美”的背后,是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持续发力。通过绿美建设和基础设施提升,灵潭村不断优化和升级村庄整体环境,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融合发展。
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 受访者供图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韶关乐昌市相继实施旧城提质工程和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城区道路“白改黑”和背街小巷“微改造”,目前生活污水处理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9平方米/人。乳源瑶族自治县则以公共文化“两融合”模式推动创成韶关唯一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今年5月,乳源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是本届名单中韶关市唯一县。
乳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促进文化资源扩容提质和均衡配置。
推进会上宣布了广东省第二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韶关市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榜上有名。韶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同志发言称,今年将以城乡建设提品质、塑风貌,建强县城重要载体,推动县城规划落地实施。
改革破题
激活提升突破“新动能”
韶关始兴顿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得2024年省级奖补激励资金,以周所村、七北村为农村未来社区迁建项目试点,撬动农村建设用地腾挪。
去年以来,韶关还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盘活腾挪建设用地近5千亩、农用地整备4.3万亩、生态修复近9千亩,消化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超2.5万亩、消化率排名全省前列。
韶关还坚持所需和所能相结合,完善共建帮扶机制。2024年10月,韶关在东莞的首个产业“反向飞地”在凤岗动工,成为双方携手贯彻落实“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的又一重点产业平台。在独具特色的莞韶协作模式下,2024年韶关推动莞韶协作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9个。
当前,“百千万工程”正处于聚力攻坚、提升突破的关键阶段。接下来,韶关将紧盯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全员上阵、全面攻坚,推动“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一是以产业发展强动能,实施招商一把手工程,建好产业园区“主阵地”。二是做好城乡建设文章,加快新型城镇化省级试点建设,提升乡村整体风貌。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推进县镇管理体制等集成式改革,更好实现“放权赋能”。
南方农村报记者 徐臻
2025-08-05 00:16
2025-08-04 23:22
2025-08-04 23:07
2025-08-04 23:00
2025-08-04 22:57
2025-08-04 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