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粤黔教育协作桥梁

来源:发表时间:2025-08-04 20:53:26

搭建粤黔教育协作桥梁!搭建中小学跨学科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镇宁举行_南方+_南方plus

日前,“粤黔协作・共研融合——中小学跨学科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举办。协作学跨学科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安顺工作组镇宁小组、桥梁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创新镇宁县教育局联合主办,发展吸引了两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宁举教研专家及一线教师百余人参与。搭建

协作赋能

跨越山海的教育牵手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镇宁教育近年来在广州市越秀区的教育教育帮扶下构建了 “教研结对 + 资源共享 + 师生交流” 的立体协作模式。据镇宁县教育局相关领导介绍,协作学跨学科行越秀区中小学与镇宁多所学校签订结对协议,桥梁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 双向交流,创新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显著提升。发展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与教育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讨会携三项使命而来:分享 “学科融合 + 项目式学习” 实践成果;搭建教研共同体,通过10余位来自广州的专家与本土教师的讲座、10节跨学科融合的示范课展示与圆桌会议,共研跨学科教学设计;推动 “线上平台 + 线下帮扶” 长效机制,让越秀AI备课技术、教研基地经验等在镇宁落地。

聚焦创新

跨学科教育的多元探索

活动以“跨学科教育创新”为核心,多维破界。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专职督学何咏燕带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例谈》,分享越秀从大单元设计、真实情境创设以及综合性学习任务群入手进行语文跨学科教育的实践经验。

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副校长谢映珊代表区教育研究院、广东省区县级教研基地(广州越秀),以数学《科组赋能・黔程似锦》为题, 指出学科组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关键,也是跨学科教育创新的保障。理念、机制、实践“三维赋能”的科组建设模式、研课-磨课-展课的”“三备三研”教研模式,为学校各学科组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现场,水荫路小学王悦慧主任、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工会主席张颖晖、中学物理教师赵永富等教师代表作分享。

长效发展

构建教育协作的新生态

活动现场,镇宁县委常委、副县长郑冬提出三点期望:镇宁教师需带着 “布依文化如何融入跨学科课程” 等真实问题向广州专家取经;两地深化 “教研共同体” 建设,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思源实验学校打造 “跨学科教育示范校”,为全县树立标杆。

接下来,越秀、镇宁两地将建立教师交流群,定期开展线上学科研讨;推动校际结对帮扶,开展定期互访;联合申报 “东西部协作跨学科教育” 专项课题。据悉,广州越秀区水荫路小学、雅荷塘小学等校已与镇宁学校达成结对意向,将在课程共建、师资培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随着研讨会圆满落幕,越秀、镇宁两地教师已在跨学科教育领域达成共识:唯有打破学科壁垒,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回应新时代育人需求。此次活动如同一座桥梁,让岭南教育的创新思维与黔中教育的实践探索深度碰撞,为东西部教育协作书写了 “共研、共融、共享” 的新篇章。

撰文:陈相成

通讯员:冯毅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江玲

相关栏目: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