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织就“智慧网”

来源:发表时间:2025-08-05 01:01:36

遥感织就“智慧网”,智慧网豇豆产业“节节高”_南方+_南方plus

5月27日至28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阳江市、织豇江门市成功举办广东农技大讲堂-豇豆无人遥感智能识别技术演示活动,豆产通过田间交流、节高技术演示和专业授课等多种形式,智慧网共同探索豇豆产业发展的遥感业节新路径、新技术。织豇

广东农技大讲堂-阳江市豇豆无人遥感智能识别技术演示活动

广东农技大讲堂-江门市豇豆无人遥感智能识别技术演示活动

遥感技术破难题

智能识别提效

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豇豆在保障“菜篮子”工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节高广东依托气候优势,豇豆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但传统人工巡查模式存在效率低、精准度不足等问题。

此次活动重点演示的豇豆无人遥感智能识别技术,通过科技赋能破解产业痛点。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张园波介绍,该技术基于航空摄影测量与图像处理技术,通过遥感无人机获取并重建厘米级的高精度豇豆影像。针对无人机遥感影像中作物纹理特征的差异,结合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出广东省豇豆语义分割模型,实现不同长势的豇豆智能识别,准确度超95%。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张园波

此外,配套开发的数据可视化展示系统,可直观呈现豇豆分布区域,精准统计各地种植面积,实现从影像数据采集、智能识别到分析展示的完整闭环,大幅提升管理效率,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撑。

政策技术双驱动

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在推动豇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发挥着协同增效的关键作用。

阳江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陈论站长表示,豇豆作为“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重点治理品种之一,生产必须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同时要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主力军作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切实做好豇豆安全生产宣传培训与技术指导。

“要让豇豆成为百姓餐桌上的放心菜,农民增收的黄金豆。”江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伟光表示,要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完成豇豆数据采集与全流程数据处理,实现豇豆生产可视化监管,推动豇豆产业向智慧化、绿色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

江门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梁伟光

在质量安全管控方面,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明祥提出“要从品种选育栽培、病虫害防控和质量监测技术等方面发力,提升豇豆质量安全生产水平。”在品种选育栽培方面,筛选推广抗虫性较强、品质优的豇豆种质资源;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针对不同栽培情况选择相应的防控措施,比如防虫网、新型包衣剂等;在质量监测方面,建立农药残留快速筛查方法,建立农残速测产品评价体系,构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服务综合体。

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杨明祥

针对豇豆病虫害防治这一关键环节,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争科围绕“病虫害防治,防大于治”理念,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降低病虫基数;科学用药;轮换用药;严格遵守药剂安全间隔期;不使用违禁限用农药”六点针对性防治建议与安全管理要点。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争科

智慧平台联农心

科技服务达田间

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开展实践指导,并同步推广“粤农友圈”服务平台。据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子钊介绍,该平台采用“数字化+精准化”服务模式,为全省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技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户生产需求对接的优势,有效整合农业科技力量,推动技术服务精准落地田间地头。种植户通过该平台既可获取技术指导,又能实现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为豇豆产业协同发展构筑了数字化支撑体系。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黄子钊介绍“农友圈”平台

此次活动通过多元形式,为豇豆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未来也将持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让遥感技术织就的“智慧网”,助力豇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撰文:郑颖

摄影:谢进扬

来源: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叶香玲

相关栏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