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循环经济中的绿色产业

来源:发表时间:2025-08-04 22:54:21

11月24日上午,中国作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陶小年副会长召开会议,轻工取日听取日用玻璃协会工作汇报,业联用玻业资协会理事长孟令彦、合会会工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建平参加会议。长听
  
  孟令彦理事长首先就行业的璃协基本情况,行业“十一五”发展状况,报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作汇以及行业发展存在的轻工取日主要问题,协会近几年的业联用玻业资主要工作作了汇报。
  
  一、合会会工行业基本情况
  
  日用玻璃工业是长听我国传统民生产业,历史悠久,璃协与人民日常生活和上下游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报行发展密切相关,是中国作汇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是循环经济中的绿色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
  
  日用玻璃行业既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日用玻璃生产过程是以煤、重油、天然气、电等为能源形式,以石英砂等矿物原料为主,纯碱等化工原料为辅,在窑炉中经1400℃以上高温熔化、澄清、均化、冷却等工艺过程,并经成型、退火、检验、包装等设备加工成较终产品。
  
  为日用玻璃生产配套的主要行业包括:玻璃机械制造、玻璃模具制造、耐火材料、原辅材料、釉料、颜料等行业。
  
  二、行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日用玻璃行业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生产快速持续增长,经济规模总量扩大,技术进步水平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成效,产品品种丰富多彩,基本满足市场需求,行业整体综合实力有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经济运行质量都是历史较好的时期。
  
  2010年日用玻璃及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993.14万吨,比2005年增长128.7%,年均增长18%。我国日用玻璃制品的产量和增长幅度均居世界重要地位。
  
  2010年日用玻璃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1.96亿元,比2005年增长211.9%,年均增长25.5%。
  
  2010年日用玻璃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2.15亿元(金额),比2005年增长94%,年均增长14.2%;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协会要点跟进的22类日用玻璃主要产品出口额41.81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99.7%,年均增长24.5%。我国已成为大部分国家玻璃保温容器、玻璃器皿出口靠前大国。
  
  2010年末,全国共有日用玻璃生产企业3000余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478家,从业人员约32万人。
  
  行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是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是促进行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3、企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4、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发展产业集群和特色区域,对推动地方支柱产业的形成和优势积聚,促进区域经济和日用玻璃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就业产生了积较的作用。同时,企业的生产格局已不再局限于某一个行业,而是行业间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多元化发展。
  
  日用玻璃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不平衡,产业集中度较低,还没有摆脱粗放发展方式的束缚。
  
  二是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率偏低、能耗相对较高,熔窑寿命以及碎玻璃的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造成资源能源的大量浪费。
  
  三是行业技术进步水平虽有所提升,但创新能力弱,技术开发和应用水平低,生产效率较低,自我更新改造能力薄弱,没有形成正常合理的投入机制,提升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问题难以解决,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四是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相对过剩,中低档产品供过于求,新产品开发薄弱,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低,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三、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日用玻璃行业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要点,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实施科技、人才、品牌三大战略,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在加快调整中稳步发展,为实现建设日用玻璃强国的目标夯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日用玻璃行业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要依靠科技进步,突出节能降耗减排,发展循环、低碳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实施行业准入,加强对现有生产能力的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质量效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体系。
  
  (一)主要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日用玻璃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量:规模以上日用玻璃生产企业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产量年均增长8%-10%,到2015年日用玻璃制品及玻璃包装容器产量达到3000万吨左右;
  
  经济总量:日用玻璃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12%,到2015年达到2200亿元左右;
  
  日用玻璃主要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12%-15%,到2015年达到80亿美元左右;
  
  节能减排: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千克标煤/吨产品)累计下降13%左右;单位产品CO2排放(千克CO2/吨产品)累计减少18%左右;
  
  科技创新:科技投入达到年产品销售额的4%-6%;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
  
  “十二五”要把工作要点放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力促产业转型升级,不单纯追求扩大产能,要从“量”转向“质”,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发展低碳、绿色、环保、循环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行业技术进步水平,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提高生产效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2、按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总体要求,实施行业准入,规范日用玻璃行业投入资金行为,遏制盲目投入资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保障民生和扩大内需,根据国内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和巩固、稳定、拓展出口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4、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和“质量靠前”的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生产过程质量保证能力和实物质量水平。加强创建自主品牌的培育和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5、大力发展标准化工作,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日用玻璃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6、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发展创新体系建设,打破制约行业技术进步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强职工培训和有经验人才培养。
  
  7、加强日用玻璃生产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协调合作,促进玻璃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共同发展。
  
  8、继续保持和巩固日用玻璃要点产区的生产优势,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9、在巩固日用玻璃现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10、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积较开展多种形式的日用玻璃行业宣传活动。
  
  四、近年主要完成的工作
  
  1、筹备起草制定《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二〇〇九年二月十九日发布。(2009年第3号)
  
  2、筹备起草制定《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发布。(工产业政策〔2010〕第3号)
  
  3、制定《日用玻璃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今年四月在行业内发布。
  
  4、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修订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中,采纳了协会提出的主要修改意见。
  
  5、参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09年版)》修订工作,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发布的《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中,采纳了协会提出的主要修改意见。
  
  6、为应对全部资金危机,提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采纳了协会提出的建议,行业主要产品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至13%。
  
  7、参与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下达的“中国轻工业要点行业产业政策研究”课题,其中“日用玻璃行业产业政策研究(节能环保专题)”报告收入“中国轻工业要点行业产业政策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
  
  8、参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下达的“轻工要点行业十二五节能规划研究”项目,其中日用玻璃行业的内容收入“十二五轻工要点行业节能规划前期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报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9、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要求,筹备申报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领域2012年度国家科技计划预备项目,开展“轻量化玻璃瓶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前期工作,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向科技部推荐并参加了科技部筹备的项目答辩。
  
  五、筹备建设和开展的主要活动
  
  1、2009年开展评选功勋企业、功勋企业家、企业家活动,共评选出22家功勋企业、18位功勋企业家、10位企业家。2009年授予五家模具企业“中国玻璃模具五朵金花”荣誉称号。中国高脚杯实力企业、中国水钻实力企业、中国玻璃器皿金鼎企业。
  
  2、2010年评选行业终身成就奖,共有五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为行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士获此殊荣。
  
  3、参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筹备的2009、2010年度轻工业(日用玻璃)十强企业评价。
  
  4、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协会“CGIA及图标”证明商标,今年商标局已正式批复。
  
  5、筹备起草制定“耐热玻璃标识”,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6、与中轻联共同筹备开展“中国玻璃艺术大师”评审工作,10月15日开始公示(10天),本月24日结束。
  
  7、2010年12月,协会组团出访美国、加拿大,扩大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日用玻璃制造技术和管理。
  
  8、向商务部、国资委申请开展行业信用等级评估工作,已获批准,目前正在起草有关文件和进行有关工作。
  
  9、特色区域建设。中轻联和协会已共同授予浙江浦江“中国水晶玻璃之都”、山西祁县“中国日用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淄博市博山区“中国琉璃之乡”、常熟市沙家浜镇“中国玻璃模具之乡”、安徽凤阳“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称号;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共同授予淄博市博山区“中华陶琉文化城”称号;协会授予德州晶华集团“中国空心玻璃砖研发生产基地”称号。
  
  10、筹备对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修订,目前还在进行中。
  
  11、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协会筹备了联络员培训班、专委会、相关人士委、技咨委等机构定期筹备技术培训班和技术交流、研讨会。
  
  12、展览活动。与中国硅酸盐学会共同主办“中国全部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与浙江省浦江县共同主办“中国水晶及工艺玻璃博览会”、“玻璃精品大赛”;参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1中国全部妇幼婴童产业展览会暨轻工精品展览会”,筹备行业企业参展。
  
  13、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
  
  14、2010年协会参加了民政部国家民间筹备管理局筹备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获得了3A等级。(民管函〔2011〕10号)
  
  六、2012年协会要点工作:
  
  1、宣传“十二五”行业发展规划;
  
  2、宣贯行业准入;
  
  3、筹备信用评价;
  
  4、多种方式开展实施品牌战略活动;
  
  5、筹备耐热玻璃生产企业开展贴标活动;
  
  6、开展产业集群、特色区域共建活动;
  
  7、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8、筹备参加2012年4月2日-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23届“中国全部玻璃工业技术展览会”;
  
  9、筹备参加中轻联2012年7月12日-15日在中国全部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全部轻工消费品展览会”;
  
  10、筹备出国考察;
  
  11、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力,加强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12、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陶小年副会长听取汇报后,肯定了协会近几年所做的工作,并对协会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1、要进一步夯实协会的基础工作,在说清行业,提高服务水平方面下工夫;
  
  2、要创新协会工作模式,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相关部门、服务社会的工作方法;
  
  3、要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要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秘书处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注重行业文化建设;
  
  4、行业“十二五”发展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创新,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找准切入点,不断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5、协会要不断增强综合实力,积较努力提高服务能力;
  
  6、要加强行业和协会自律,培育资源共享、利益分享、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氛围,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求共赢。

相关栏目:娱乐